社區工作者主動上門,居民訴求第一時間響應;小區黨群服務站里,物業與社區聯合辦公,共同破解治理難題……時下,連云港開發區深入推進“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提質增效”行動,以“人員下沉、陣地前移、多元參與”為主線,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服務下沉,探索出黨建賦能“微治理”的新路徑,激活了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
人員下沉,從“等問題”到“找問題”。基層治理的成效,關鍵在人,核心在干。連云港開發區將小區治理與物業提升深度融合,構建“區領導掛鉤、部門包片、街道包小區、社區包網格”四級聯動機制,推動資源、力量、服務逐級下沉。通過定編定崗,推動81名專職網格員全部進駐小區,健全“日巡查、周會商、月反饋”工作流程,形成“巡查發現—上報流轉—協同處置—回訪銷號”閉環管理體系。
機制一變,成效立現。五羊社區居民張大爺所在樓棟門口的臺階破損,還沒來得及反映,網格員已現場拍照、聯系物業,短短兩天就完成維修。人員下沉以來,居民訴求主動發現率提升40%,問題辦結率95%以上,平均處理時長縮短至2天內。社區工作者從“坐班辦公”轉為“移動服務”,真正實現了從“等問題上門”到“上門解難題”的轉變。
黨群服務站,也是“鄰里客廳”+“治理前哨”。治理力量下沉,陣地支撐是關鍵。連云港開發區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整合社區辦公用房、物業用閑置空間、公共活動區域,建成27個全覆蓋式小區黨群服務站。這些服務站不僅是網格員的“駐點工作站”,更成為集黨建活動、便民服務、鄰里議事、文體娛樂于一體的共享空間——義診進小區、葫蘆絲課堂開課、關愛新就業群體等活動常態化開展,讓陣地真正“活起來”。
港馨花園小區曾因架空層消防隱患,社區黨組織主動牽頭,將議事會搬進黨群服務站,邀請居民代表、物業公司和消防大隊圍坐圓桌,開起“小區諸葛亮會”。最終,改造方案順利落地,贏得居民們一片喝彩。
多元參與,從“旁觀者”到“當家人”。基層治理不是社區“獨角戲”,而是多方參與的“大合唱”。連云港開發區推動成立“物業聯盟”,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每月召開聯席會議,聯動物業、業委會、居民代表三方力量,靶向破解停車難、環境整治等民生痛點問題。
從“等問題”到“找問題”,從“建陣地”到“活陣地”,從“你和我”到“我們”,連云港開發區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把服務精準送到居民身邊,走出一條以“微治理”聚民心、以精準服務暖民心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徐源 張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