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中午,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豐產村的幸福大食堂飯菜飄香。村民有序排隊取餐,一張張笑臉映著“幸福滋味”。
這碗“幸福飯”,暖了村里15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的胃——這個群體已占全村人口的41%。“前期走訪發現,不少獨居老人因子女外出務工,常常是冷飯剩菜湊合一頓,讓人揪心。”村黨總支書記秦小波道出建食堂的初衷,“讓老人們吃上熱乎飯,是支部必須解決的頭等事!”
2024年底,村黨總支盤活集體資源,購置西場花苑營業用房,劃撥其中250平方米建設食堂。為確保長效運營,村黨總支引入第三方公司進行經營,村集體收取年租金8萬元。“專業人做專業事,既保障服務質量,又規避自營風險,實現村民得實惠、公司有利潤、集體增收益的多贏。”秦小波說。
今年5月8日,幸福大食堂正式營業。為精準惠及老年群體,豐產村還為不同年齡段老人推出“階梯式補助”,村民在系統后臺錄入信息后,即可“刷臉”秒享優惠。
食堂的服務“半徑”不止于本村老人。村黨總支還積極對接周邊小微企業需求,提供團餐配送服務,同時面向社會開放。順豐快遞小哥范小兵和同事成了常客:“以前吃飯常隨便應付,這里菜品新鮮、價格實惠,現在是我們固定的‘補給站’。”
運營兩個月來,食堂午晚餐日均接待約300人,日營業額約4000元。就餐高峰期,村干部主動化身志愿者維持秩序、提供服務。村網格員濮勝男更是在飯點開啟手機直播,推介美味的同時穿插反詐宣傳,為小小食堂增添“云上”活力。
“秦書記一到飯點就來轉轉,和我們拉家常,問問飯菜合不合口,還有啥難處。”村民許金桂感慨,幸福大食堂不僅解決了“一餐熱飯”難題,更成了村干部傾聽民意、收集建議的新平臺。談笑間,這里悄然化身為充滿溫情的“村民議事廳”,成為黨建引領下服務群眾、凝聚民心的又一扇窗口。
(盧洋 向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