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通市崇川區委組織部圍繞優化提升黨員教育陣地主題,組建調研小組,走進天生港鎮街道“行走的課堂”黨員教育陣地,探尋黨員教育陣地與黨員良性互動的密碼。
中午,汽車駛進天生港鎮街道澤生街,來到第一個黨性教育實景打卡點——天生橋,十余名黨員群眾圍在一塊展板前,拿起手機拍攝展陳內容,掃碼研學百年天生的紅色記憶……抬眼望去,不足千米的老街,15個打卡點都有人駐足交流。
“行走的課堂”緣何備受黨員青睞?正在參學的黨員小李給出答案:“站在老橋上,聽著當年的故事,仿佛穿越到了百年前的天生港,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很不一樣!”
當問及為何會打造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黨員教育陣地時,澤生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顧效翔打開了話匣子,“初到澤生工作時,聽同事顧樂講到了‘一枝梅’鋤奸等故事,當時我就想,這些故事都發生在老街上,在老街邊走邊聽,不正是黨員期待的實景課堂嘛,效果應該會更好!”
黨員教育要精準有效,必須堅持以需求為導向。訪談中,顧效翔分享了打造陣地時面臨的質疑,“老街周邊居民該搬的都搬走了,大家都往城里跑,誰會來這里聽你講故事?”
顧效翔主動向街道領導匯報了想法和思路。“劉書記聽完我的想法就表示全力支持,并指出要充分利用好這個資源優勢,建好黨性教育實景打卡點,打造一個接地氣、聚人氣的陣地!”顧效翔回憶道。如今,每月接待黨員教育活動10余場就是最好的印證。
在打造、運營“行走的課堂”黨員教育陣地時,天生港鎮街道把話筒遞給了基層黨員,專門建立了黨員意見建議反饋機制。翻開顧效翔當時的筆記本,記滿了黨員對陣地打造的意見建議:在天生港碼頭展示梅蘭芳等名流登岸天生的老照片,體現百年前天生港的大港風采;“一枝梅”槍殺漢奸的故事在天生橋講就行,避免走“回頭路”……像這樣的“金點子”,來自天生港鎮街道600多名黨員。“2023年街道組織轄區30多個黨支部在‘行走的課堂’開展了36場教學活動,共收集采納點位增減、展陳內容調整、講解詞優化等意見建議50余條,可以說‘行走的課堂’是全街黨員你一言我一語傾力協作打造出來的!”天生港鎮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許謹思滿是驕傲和自豪。
“行走的課堂”一經推出,就吸引了不少來自區內外乃至市外的黨組織、黨員前來現場學習。“來的人多了,靠我們社區幾個工作人員兼職講,根本講不過來。”顧效翔坦言。
為緩解講解壓力,保證黨員學習體驗效果,天生港鎮街道廣泛征求黨員意見,集思廣益,運用信息化手段,在每個點位展板設置便于黨員自學的二維碼,讓黨員掃碼即可學。
(崇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