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池塘泛著粼粼波光,技術員正指導農戶應用生態養殖技術;冷鏈物流中心裝卸區,發往全國各地的農產品整齊列隊,不遠處“海棠鋪子”直播間傳來陣陣帶貨的吆喝聲;白墻黛瓦的農宅旁,網格議事會的熱烈討論與兒童嬉戲的笑聲交織成趣……每一處景致,都是常熟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常熟市堅持片區化、網格化、精細化、數字化理念,深入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聚焦人才引育、產業發展、治理創新等全面發力,先后承擔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等全國試點,“組織興”助推“鄉村興”,不斷擦亮錦繡江南魚米鄉“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底色。
內育外引,讓人才活水“涌流鄉野”
“發揮自主更新理事會自治作用是關鍵”“要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規劃藍圖”……在以鎮中村自主更新為主題的“書記思享派”研討會現場,村書記、后備力量等圍坐一堂、集思廣益,互學互促的氛圍越來越濃。
“領頭雁”強不強,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的成色。今年以來,常熟市大力實施“強基賦能”工程,將村(社區)書記隊伍教育培訓納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以五年為周期,構建起“育樹期—造林期—參天期”遞進培育體系。通過開展覆蓋書記和后備力量的系列培訓班,舉辦“書記講給書記聽”交流分享、旁聽職務犯罪庭審、案例研討、調研攻堅、實踐歷練等活動,全面提升隊伍能力素質。充電提能的同時,深化“定制新農干”,開展涉農大學生定向培養計劃,做大做強后備力量“蓄水池”。
“泥里有氣泡,底部溶氧不夠,得調增氧機……”在常福街道中涇村的一處養殖基地,“新農人”陶勝正手把手傳授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技巧。這位返鄉創業青年通過提供蝦苗、技術培訓和回購服務,與全國各地農戶共建23000畝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直接帶動2000余戶農戶增產增收,成為科技興農的“新”力量。
農村的未來,在于青年。常熟市制定“新農人”培育三年行動計劃,聚焦“新農創”“新農匠”“新農服”“新農商”“新農干”等5支隊伍進行精準培訓、精準扶持、精準服務。創新推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項目創投大賽,通過百萬獎補資金撬動,推動一批“新農人”重點項目精準落地,引領帶動更多青年人才回村創新創業。
抱團發展,讓共富圖景“連片成勢”
“過去秸稈處理是賠本的難題,現在和周邊村組團搞循環農業,機器一響,廢料成金!”董浜鎮陸市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錢曉斌指著正在運轉的秸稈集中處理中心笑道。在這個董浜鎮市級示范帶重點項目的現場,秸稈經過機械化處理,轉化為柔軟的飼料,等待運往智林村湖羊養殖基地。這一村村抱團的實踐,正是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集中連片示范帶建設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常熟市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根據各村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以強帶弱、強強聯合,將全域劃分為62條集中連片示范帶,圍繞組織協同、產業協同、工作協同、機制協同4個方面,“一帶一策”明確農業特色產業、農文旅融合等發展路徑。同時緊抓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契機,通過鎮村聯動、村村抱團、村企聯建,實施農特產品加工、閑置資產更新改造、智慧農場建設等30個抱團項目,讓各美其美的“點上盆景”成為美美與共的“全域風景”。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經開區(碧溪街道)的連片大棚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農戶們手腳麻利地將新鮮采摘的果蔬送上“海棠鋪子”振興直通車。一小時后,這批果蔬就出現在了城市社區的惠老集市,被居民一搶而空。穿梭于城鄉之間的直通車,既讓老百姓享受新鮮實惠,又幫助農戶穩定銷路,實現“田間直達餐桌”的雙贏。
針對農業發展“小、散、弱”情況,常熟市創新打造“海棠鋪子”惠農惠民平臺,構建“組織化+市場化”模式,不僅整合示范帶內農特產品資源,還提供全鏈條助銷服務,通過統一包裝設計、質量檢測、品牌推廣,讓分散的產品穿上“統一制服”闖市場,先后幫助15個產品注冊商標,帶動1600余戶農戶增收,撬動消費超8000萬元,實現“提籃小賣”到“品牌強農”的華麗轉變。
精網微格,讓和美鄉村“幸福滿格”
伴著晨光,虞山街道洩水村網格員吳荷珍已叩響獨居老人的家門,噓寒問暖,細查水電氣安全;午后時分,尚湖鎮機關干部來到新鑫村聯系網格的“社情民意聯系日”現場,面對面接待群眾,鄰里因農宅翻建產生的“疙瘩”悄然化解;暮色初臨,辛莊鎮張家橋村的無人機傳回實時畫面,這位“空中網格員”精準識別一處河道油污并調度網格員火速處置……這都是常熟市“一網統管、以網聚人、全網智治”治理圖景的日常縮影。
面對基層“網格過大、任務超載”問題,常熟市推深做實“精網微格”工程,對網格覆蓋戶數進行調整優化,科學劃分網格6626個,選優配強網格隊伍,2500余名村(社區)干部下沉擔任專職網格員,3萬余名村民小組長、老黨員等治理骨干擔任兼職網格員。同時,推行網格“四有四標準”標準化建設,細化網格員工作清單,通過“月例會、周走訪、日聯絡”等機制,健全涵蓋重點人、重點物、重點事的“民情地圖”,進一步筑牢精細治理底座。
“資源不足,人手不夠”如何解?常熟市以“干部下沉、數字賦能”為抓手,打出“組合拳”——建立市領導包村、鎮(街道)領導聯網、警務力量進網等3項制度,實現干部下沉全覆蓋;排摸重點村居和薄弱網格,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遴選101名專業人員組成一線“助理”隊伍,下沉協助化解難題、提優服務、育強骨干“三件事”,累計開展政法、醫療、調解等6個領域的專業服務120余場次。
積極探索數字賦能路徑,常熟市開發“先鋒領治”平臺,4.3萬余名在職黨員、志愿者通過小程序“接單”網格巡查、環境提升等治理項目2.5萬余個。試點打造渣土車管控、AI監控、煙感報警等應用場景?!巴ㄟ^工單趨勢分析、物聯網監測系統等技術,我們對頻發性、重難點問題實行分級預警管理,一般事項部門協同處置,復雜事項領導提級辦理,處置效率提升了20%?!毙燎f鎮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負責人陳亞波介紹。
(常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