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隆博食品有限公司車間,生產線滿負荷運轉。“產業鏈聯合黨委助力我們連起餐飲、冷鏈物流和電商平臺,訂單量漲了60%,產品賣向全國!”總經理畢夕龍的感慨,印證著泗洪縣產業鏈黨建帶來的質變突破。該縣緊扣“4+3+X”產業體系,以黨建鏈串聯產業鏈、創新鏈,培育出膜材料、新型食品、汽車及零部件等6條重點產業鏈,工業企業營收連續3年增長超20%。
組織聚變,從“物理連接”轉向“化學反應”
展開《紅鏈賦能作戰圖》,膜材料產業鏈聯合黨委集結21家企業、7所高校,聯合申報專利12項。“聯合黨委讓協作有章法!”斯迪克新材料黨支部書記仝瑞感受頗深。泗洪創新“三個一”強基工程,通過組建一套專班強引領,選派32名縣領導、縣職能部門負責人擔任鏈長、鏈指導員統籌科技、工信等跨部門協作,實現148家鏈上企業全覆蓋;一張網絡強覆蓋,構建園區黨工委—產業鏈聯合黨委—鏈上企業黨組織三級組織架構,建成“6個聯合黨委+長三角‘飛地黨支部’+67個企業黨組織”的完備體系,15分鐘黨建服務圈有效形成;一批先鋒強帶動,由23名企業黨員高管領銜,聯合合作高校、科研院所組建9支“紅鏈攻堅隊”攻關,推動BOPP膜材料研發等28項產學研轉化。
機制破冰,從“把脈問診”進階“靶向手術”
冷鏈成本高8%!江蘇蟹園米業在“紅鏈圓桌會”的訴求,觸發聯合黨委“急診機制”——7天內推動開通農產品“綠色通道”,鏈接京東集采倉,年省運費80萬元。這源于“靶向治鏈”體系支撐,泗洪縣通過建立“企業點單—黨委派單—部門接單”閉環,解決融資、技改等痛點200余件,組建財稅、法律、科技等四個產業鏈顧問組,依托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布局9個政策驛站,常態開展政策“精解讀”,促成鏈內交易3.6億元,16個黨員工程師工作室集聚47名人才,攻關31項智改數轉項目。
生態裂變,以“政策酵母”催化“鏈式增長”
電子信息產業園里,《強鏈政策一本通》被翻得卷了邊。“過去找政策像大海撈針,現在直達車間!”企業主們為精準服務點贊。泗洪打造創新型服務生態:用“產業鏈黨建大講堂+車間微課堂”,疏通政策傳遞“最后一公里”;晶硅光伏產業鏈與安徽、浙江等地規模企業在訂單合作、產品研發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形成“紅鏈伙伴”;40名黨建指導員駐企化解數轉、用工等難題,助推12家企業建成省級智能車間。
如今“雙生鏈”效應持續釋放,膜材料躋身省級產業集群,機械零部件本地配套率75%。黨建串起上下游,更融通價值鏈,在紅鏈賦能的裂變中,泗洪正用“組織動能”助力產業攀高向強。
(陳建軍 劉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