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地下30余米深處,中鐵十四局“江海號”盾構機刀盤緩緩破巖,順利穿越新通海沙圍堤,海太長江隧道正式邁入長江水域段掘進的核心攻堅期。這條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的關鍵突破,與不遠處北沿江高鐵海門段最后一榀700余噸預制箱梁精準落墩的喜訊交相輝映。兩大工程的節點告捷,正是海門以“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飄在第一線”理念推動立體交通新格局建設的生動實踐。
筑牢組織根基,讓戰斗堡壘在工地扎根。海門創新推行項目建設、施工、監理、勞務、監管“五方進入”黨建模式,將黨組織建在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等重點項目上,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管、發展聯促,為交通工程建設注入紅色動能。堅持組織同步建立、人員同步配備、制度同步制定、工作同步推進的“四同步”原則,精心選拔政治過硬、經驗豐富的黨支部書記,細化黨建工作清單、班子工作職責及年度學習計劃,構建起責任明晰、運轉高效的黨建工作體系。“黨旗飄揚在工地”系列活動常態化開展,“項目課堂”將黨的政策理論與優秀微黨課送到施工一線,累計覆蓋黨員500余人次。
激活先鋒動能,讓黨員身影在一線閃光。以“亮身份、當先鋒、樹形象”活動為抓手,通過佩戴黨員徽章上崗、責任區掛牌、先鋒崗授牌,讓紅色基因融入工程肌理。圍繞“平安工地”建設目標,在安全巡檢、風險源監督、節假日值守、極端天氣巡查等關鍵崗位,設立78個“黨員安全先鋒崗”,推動黨員帶頭履行安全質量責任,構建起全方位安全防護網。針對連續梁施工、橋面系施工、智能工裝應用等技術難點,組建45個“攻堅黨小組”“黨員責任區”,讓黨員成為破解難題的“排頭兵”。北沿江高鐵項目黨支部繪制“黨員攻堅路線圖”,黨員骨干帶頭攻克全線首根樁基、首個承臺、首榀箱梁架設等一系列關鍵節點,確保重大工程節點按期完成率達到100%,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員的先鋒本色。
優化保障機制,讓服務效能為項目提速。實施“首席服務員”工作機制,組建“1名機關駐點黨員+1名項目標段骨干黨員”的共建對子,全程跟蹤項目推進中的堵點難點。在北沿江高鐵海門段建設中,共建對子僅用1個月就完成紅線范圍內近94%的房屋搬遷簽約;海太長江隧道海門段通過黨員專班攻堅,3個月內高效取得臨時用地批復及先行用地用林批復,創造了交通項目前期推進的“海門速度”。依托項目指揮部打造“紅色陣地”,先后開展“健康體檢進工地”、青年職工交友聯誼、“關愛工友暖人心”等暖心活動80余次,切實解決一線建設者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當前,在項目黨建的推動下,海門各大交通工程建設正加速推進。海門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始終把組織優勢作為項目建設的‘根’與‘魂’,通過‘五方進入’建強支部、‘四同步’規范運行,讓黨旗真正插在攻堅最前沿,把黨員凝聚成推動工程建設的中堅力量。”
從長江之底的盾構掘進到高鐵線上的箱梁林立,黨建力量正轉化為交通建設的強大動能,為南通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堅實力量。
(袁園 贠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