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玄武區紅山公園社區黨委書記宮琛,一早就來到紅山森林動物園北門。此時,來自棲霞區的綜合執法人員和鼓樓區的交警也已就位,三方力量各司其職,協同守護這個橫跨三區的“流量網紅”。
從過去的亂象叢生,到現在的秩序井然,紅山森林動物園之變,是玄武邊界區域聯動共治的鮮活案例。今年以來,玄武區將“跨區域治理難題組團攻堅”作為區委書記項目,結合南京市“雙結對、雙促進”工作,以區域化黨建引導各領域黨組織打破空間壁壘、推動共建共享,通過跨屬地合作、跨部門聯動、跨層級協調,破解基層“小馬拉大車”的困境。街道社區、區級部門、市級機關、院校企業同向而行,一個沒有圍墻的“攻堅聯合體”,牽引各方力量在一線集結,構建“1+1>2”的黨建格局。
街巷治理組團出擊,產業轉型鏈接資源,民生服務擴大供給……圍繞中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玄武區挺起“黨建主心骨”,在優勢互補中尋求“紅色公約數”,為“強富美高”新玄武現代化實踐貢獻組織力量。
從“單兵作戰”到“破界整裝”
地處南京主城的玄武區,與鼓樓、秦淮、棲霞、江寧四個板塊交界,占據全域面積近一半的紫金山和玄武湖,又均屬于市級管轄。毗鄰地區的治理,不僅與周邊群眾的工作生活休戚相關,更事關高質量發展全局。直面邊界交錯、權屬復雜、職責模糊等現實,如何通過黨建撬動資源,回應群眾“急難愁盼”?
出了苜蓿園地鐵站,就是鐘山風景區主入口陵園路。短短數百米距離,曾經停放著上千輛出租給進山游客的電動車。這些非法經營的車輛,不僅占用了中山門大街的人行道,導致道路交通擁堵不堪,更影響了景區的形象,由此產生的糾紛也屢有發生。這個片區涉及玄武區孝陵衛街道、秦淮區月牙湖街道和中山陵園管理局,亂象整治,必須協同發力。
今年,三家單位建立聯席機制,交警一大隊、市場監管局協同參與,每天早8點到晚9點定人定崗管理。中山陵園管理局統一投放了800輛共享電動車,用“正規軍”擠壓“雜牌軍”的生存空間。孝陵衛街道在人行道加裝了200米的隔離欄,讓違規車輛“無處安放”。職能部門約談部分租賃經營人員,10次聯合執法清拖了100多臺非法車輛,各方志愿者也不間斷向游客宣傳違規租車的危害。經過近半年的集中整治,苜蓿園地鐵站周邊的違規租車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從“散裝”走向“整裝”,黨建引領下的跨區域治理,擺脫了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狀態,真正打破了屬地壁壘和層級限制,實現治理力量的縱向貫通和橫向聯動。
8月15日,隨著玄武湖街道朝陽山路兩側的路燈安裝完畢,困擾紫金朝陽府小區居民近10年的“回家難題”,終于迎刃而解。
因為年久失修,朝陽山路過去坑坑洼洼,能亮的路燈只剩兩三盞,燈桿也是東倒西歪,違停的車輛占據了大幅路面,每次會車都是對業主車技的考驗。而這條路一半在棲霞,一半在玄武,整治如何實施?管養誰來負責?都需要兩區坐下來商量。
多輪磋商之后,施工單位在7月份進場,棲霞區堯化街道為保障施工進度,在入口處加裝護欄,避免大型車輛進入影響工程。雙方還圍繞后續的管理責任,建立長效機制。目前,朝陽山路已啟動市政道路移交程序,未來道路的維修、路燈的用電、沿線的綠化都有人管了。
讓“資源孤島”成“共建堡壘”
城市發展的進程,伴隨著行政區劃變遷和空間結構的調整,給基層治理遺留下不少錯綜紛繁的歷史問題。玄武區以區域共性問題為導向,找準利益平衡點,選好訴求切入口,以“先解決問題再說”的姿態,讓屬地居民、企業商戶感受到黨組織的溫度。
上世紀90年代,紅山街道北苑社區從棲霞劃入玄武。小區內中心路兩側的46家商鋪,產權至今仍屬于棲霞區國資旗下的邁燕公司。今年,北苑社區啟動出新,沿街商戶要不要改?怎么改?玄武區一家說了不算。
依托“雙結對、雙促進”機制,由南京市審計局牽頭,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和產權單位聯合走訪調研,初步擬定了整治方案。紅山街道將聯合棲霞區商務局對道路、外墻、店招開展系統設計;北苑社區與百子物業共建“騎手友好社區”,成立“街管家”自治團隊;玄武區城管、商務、科技、生態等部門也將導入資源,既留住“網紅街”的煙火氣,又擦亮老街巷的新顏值。北苑社區黨委書記吳小燕暢想未來:“別人都在打造‘15分鐘生活圈’,在我們這,5分鐘就能滿足基本需求?!?/p>
街道社區,既是治理的“最小細胞”,也是資源的“孤島洼地”。人手緊缺、資金有限、執法無權的瓶頸,讓基層經常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但同時,主城區又有大單位、大企業和高校院所云集的“先天優勢”,守著富礦不能沒飯吃,玄武區依托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功能,釋放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的效能,不拘一格拓展基層治理“朋友圈”。
以新街口街道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黨建聯席會為例,通過系統搭建“新企薈”“新企服”“新企鏈”“新企治”四大平臺,街道整合政企力量,探索中心城區產業發展、民生服務和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稠州銀行南京分行拿出辦公空間,把營業廳變成企業互動、志愿服務、理論宣講、成果展示的“紅色陣地”;恒豐銀行認領了香鋪營社區的民生項目,一年多來已接連辦了3場紅廟廟會;中國郵政玄武分公司與新街口街道共建“丹鳳郵家·紅色客廳”,為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提供貼心服務……一個個共建共享的項目,凸顯出街道從“行政末梢”到“治理樞紐”的職能轉變。
變“閉門造車”為“循鏈出圈”
發展是解決一切矛盾和問題的鑰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要推動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當前的玄武,正處于改革攻堅、轉型突破的關鍵期,實現高效能治理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尤其需要把黨建鏈嵌入產業鏈,立足1+2+2現代化都市型產業體系,聚焦數據要素、大模型、綠色低碳、跨境電商等新興賽道,構建上下游高效貫通、大中小協同創新、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生態圈”。
在江蘇國際數據港,落戶半年的省數交所,已經成為全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核心載體。省級平臺的進駐,得益于玄武的超前布局。從2023年開始,玄武持續深耕數據要素賽道,以國機數科、中節能大數據為代表的央企總部,以科大訊飛、小度科技為代表的民營龍頭,以金拱門數科、達索系統為代表的外資企業相繼進駐,千余家相關企業共同涵養“數據氣候”,合力破解“流不動、供不出、用不好”的問題。
近日舉行的數據價值化創新發展大會上,數據交易產業生態培育“百千萬”計劃全面啟動,玄武區將依托江蘇省數據交易所的集聚效應,錨定“百企匯聚,千億產值,萬數融通”的3年目標,打造全國領先的數據產業集聚區。
高能級的平臺如同海上燈塔,引領產業發展要素集聚。玄武區循鏈而上,通過基層黨建的“公轉”帶動各領域、各行業的“自轉”,打通省市機關單位資源下沉通道,放大高校院所及央國企外溢效應,把力量匯聚到經濟主戰場。
僅用一年多時間,位于紅山新城的江蘇中亞中心,就從全省對接中亞五國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資源和需求的樞紐,升級為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合作平臺。這個由玄武與省屬國企蘇豪控股共建的國家戰略“橋頭堡”,將圍繞貿易合作、文化交流、宣傳展示等核心功能,推動雙邊經貿往來,為兩地企業提供市場開拓、金融投資等服務。
從“蘇”字頭晉升“中”字頭,江蘇中亞中心依托蘇豪控股的產業資源,成為玄武跨境電商領域當之無愧的“領頭雁”。通過自建獨立站群模式,自主研發蘇豪通系統,江蘇中亞中心聚焦跨境出口B2B生態培育,整合邊境倉、海外倉、海外團隊資源,同步聯動省國際貨運班列公司,為傳統貿易企業開展中亞業務保駕護航。
文旅消費是玄武的地標產業,對GDP貢獻比重近20%。但同時,盡管轄區熱門景點、文博場館云集,多數資源卻“在地不在手”。玄武以黨建破題,向組織借力,于今年4月成立玄武區文旅產業聯盟黨委,搭建政企對話平臺,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
用“紅色紐帶”串聯文旅資源,玄武早有探索。圍繞“一山一湖一中心”,玄武區先后成立環玄武湖文化旅游區黨建聯席會、紫南文旅產業黨建聯席會、“長江薈”黨建聯席會,搭建區域化黨建服務平臺。成員單位推倒圍墻、打開大門,共商“金點子”、共謀“新路子”,串聯“吃住行游購娛”消費鏈條,合力將文旅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跨區域治理,組團式攻堅,既是基層黨建的時代命題,也是轉型發展的內在需求。玄武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該區將通過構建“多維度、立體化”的結對網格,聚焦“跨區域、小切口”的攻堅項目,堅持“組團式、協同化”的推進機制,健全“項目化、常態化”的評價體系,打造資源整合強引擎,激發聯動共建新勢能,持續推動玄武高質量發展向上躍升。
(盛文虎 玄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