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根本,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下沉,確保社會治理各項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新時代,基層治理任務日益繁重艱巨,矛盾挑戰更加多元深刻,人民群眾對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標準與期待。要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支撐,讓治理既有力度更具溫度,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強基鑄魂,激活治理“強引擎”。基層黨組織是基層治理的“主心骨”。針對部分農村“干部干、群眾看”、社區“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等問題,以組織建設為抓手,實施“頭雁領航”工程,選拔善謀發展、善解矛盾、善帶隊伍的能人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推行擂臺比武、季度晾曬機制,倒逼干部提能力、抓落實。延伸組織末梢?,在老舊小區、商圈樓宇等治理薄弱環節建立功能型黨支部,推動黨員擔任樓棟長、街巷長,將組織觸角延伸至最小單元。深化黨建聯建機制?,整合轄區單位、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資源,構建區域化黨建聯盟,通過“居民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模式,形成問題共商、資源共用、成果共享的治理合力。
精網微格,激活基層“新活力”。基層治理要實現從粗放管理向精耕細作的提質升級,須以網格化治理為重要抓手,推動治理資源向基層一線下沉,促進服務精準化落地。劃細化實“微網格”?,在社區構建“社區—小區—樓棟—單元”四級網格,在農村推行“行政村—自然村—十聯戶”治理單元,配備專兼職網格員,明確巡查走訪、事件處置、民意收集職責,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搭建數字化治理平臺,整合人口、房屋、事件等基礎數據,構建“發現問題—任務流轉—處置落實—結果反饋”的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打好“陣地建設+網格管理+服務升級”組合拳,培育社區能人庫、銀發調解隊等自治隊伍,推廣百姓議事廳、單元懇談會等協商形式,激活群眾自治力?,拓寬基層治理群策群力的途徑,推動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
暖心聚力,共繪治理“同心圓”。基層治理的最終落腳點在于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推動服務模式從被動響應向主動貼心迭代升級,讓治理成果更直接、更充分地惠及群眾。構建“15分鐘服務圈”?,推動社保、戶籍、醫保等高頻事項下沉村社,推行一窗通辦、延時服務,實現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建立精準幫扶機制?,針對獨居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推行結對幫扶、家庭醫生等服務,安裝智能監測設備,實時預警異常情況,確保緊急事件第一時間響應。實施“民生微實事”行動?,通過“群眾提、黨員領、組織督”模式,動態收集民生需求,讓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成為群眾滿意的“最暖一公里”,真正托舉起千家萬戶“穩穩的幸福”。
(灌云縣東王集鎮黨委書記 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