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工業園區作為經濟發展主戰場、改革開放主陣地,必須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主引擎”作用,以更務實舉措、更優質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真正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勝勢。
筑強組織堡壘,以“紅色引擎”激活發展動能。黨建強則企業強,黨建興則發展興。園區黨委要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將黨的領導貫穿民營經濟發展全過程、各方面,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要抓好組織建設,精準摸排轄區“三有”企業,選派優秀黨員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將黨支部建在項目現場、設在服務一線,確保黨的工作全覆蓋。高標準打造企業黨群服務中心,集學習培訓、商務洽談、文體活動等多元功能,確保企業黨組織和黨員“學習有場所、活動有陣地、休閑有去處”。要強化思想引領,常態化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兩個毫不動搖”方針的精髓要義,推動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社會需求同頻共振。推動黨員教育資源進企業,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專題宣講,幫助企業黨員職工找準發展定位、激發干事熱情,在實踐中激昂“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
全力助企紓困,以一流隊伍打造一流環境。“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必須發揮組織優勢、激活干部動能,幫助民營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助力企業做大最強、攀高向強。要把服務資源組織起來。建立健全紓困聯動機制,組建匯集政策、法律、金融、科技、人才等多部門資源的助企“幫幫團”,通過專員服務、吹哨服務、駐企服務,提供政策解讀、項目審批、產學研對接等“保姆式”服務事項,為企業發展提供全要素支持,切實解決企業用地用工、融資貸款等急難愁盼問題。要把干部動能激發出來。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亮身份、當先鋒,組織建立助企“先鋒隊”,常態開展一線走訪、下沉服務,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實打實幫解發展難題,以一流作風彰顯一流環境。同時,注重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督促黨員干部自覺把擔當和自律統一起來,切實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
深化機制改革,以人才活水澆灌創新沃土。習近平指出,“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當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產業升級加速,民營企業能否搶抓機遇、創新突破,關鍵在于“人才活水”是否澎湃如潮。要向企業放權。在職稱評審、技能認證等方面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支持民營企業將職稱評審結果作為確定崗位、晉升、績效、薪酬等的依據,持續激發企業人才創新活力。要幫企業引才。定期摸排園區企業人才需求,動態繪制“引才圖譜”,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招才引智”等活動,推行“賽馬比拼”“揭榜掛帥”機制,精準識別出真正具有創造性的優秀人才,形成“黨建引領、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引才格局。要助企業育才。發揮園區產業資源優勢,引導民營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社區等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建“人才創新工作室”等培養平臺,將分散資源變為民營企業“觸手可及”的育才資源。同時,不斷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在醫療、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更多政策傾斜,對高層次人才提供“一對一”“點對點”服務,真正讓人才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連云港高新區宋跳工業園黨委書記 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