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干部都要有秉公辦事、鐵面無私的精神,講原則不講面子、講黨性不徇私情。”紀律是黨的生命線,任何講“情面”、搞特殊的行為都是對黨紀的褻瀆,必將損害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唯有始終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明紀律、嚴格執紀,才能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國理政的實際效能。
紀律面前講“情面”,丟的是黨性原則,失去的是人民群眾信任。然而現實中,個別黨員干部陷入“人情世故”的誤區,有的在監督執紀中揣著“人情秤”,對熟人違紀網開一面;有的在接受紀律審查時心存僥幸,寄希望于“朋友說情”獲得特殊照顧;還有的抹不開面子,對親朋好友的違規請求,明知不可為卻硬著頭皮“打招呼”“遞條子”。這些行為看似“重感情”“講義氣”,實則破壞紀律的嚴肅性,損害黨的形象威信、黨群干群關系,動搖黨的執政根基。黨員干部必須清醒認識到紀律面前沒有例外,特權思想要不得,唯有堅持原則、秉公辦事,把紀律挺在前面,擺正“公心”和“私心”的位置,才能維護黨的形象、贏得人民信任、推動黨的事業蓬勃發展。
遵規守紀重要,還是人情往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原則跟人情能夠統一當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統一時我們要毫不猶豫堅持原則,決不能遷就人情”。黨員干部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精準厘清紀律規矩與人情往來的邊界,重情誼但不為“情面”所困,面對親友不合理的請托堅決說不,及時解釋紀律規定,絕不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讓紀律“鋼尺”量出一視同仁的尺度。要樹立紀律高于“情面”的觀念,堅決摒棄“小節無礙論”等錯誤思想,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把心思向紀律聚焦,讓行動向規矩看齊,始終堅守底線、不越紅線。要主動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警惕“溫水煮青蛙”式圍獵,對那些打著“感情牌”“關系牌”的拉攏腐蝕保持高度警惕,以“一身正氣”筑牢拒腐防變防線。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黨員干部知紀守紀,既靠自律自省,也需要外部激勵、約束。組織部門肩負干部監督管理之責,既要敢管嚴管、劃明紅線,又要善管優管、激發活力,以鐵的紀律鍛造出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要把懂規矩、守規矩作為衡量一個黨員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通過政治談話、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等,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紀律意識,引導其在遵規守紀的前提下大膽干事創業。要織密織牢監督網絡,將黨員干部八小時內外的社交活動納入監督范圍,及時對干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大喝一聲”警示提醒,真正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要近距離接觸、多角度考察干部,綜合研判其工作作風、遵紀守法等情況,在選人用人、評優評先中發揮甄別把關作用,讓違紀逾矩者付出代價、受到懲戒,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連云港市海州區委組織部 劉航先、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