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這一重要論述,為做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興領域業態迭代快、組織形態活、人員流動強,唯有堅持以政治引領定航向、精準服務強根基、雙向賦能促融合,方能將黨的組織優勢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新興領域的發展優勢,讓紅色成為新興領域最鮮明的底色。
政治鑄魂強根基,激活“紅色引擎”新動能。新興領域組織形態可以“新”,但政治屬性必須“強”;就業方式可以“活”,但理想信念必須“堅”。唯有始終堅持政治引領不動搖,才能確保新興領域各項工作方向不偏、航向不移。創新組織設置,打破“單位壁壘”。打破傳統“單位制”框架,探索組建行業流動黨員支部等,讓黨組織觸角延伸到最活躍的“神經末梢”。以行業協會、產業園區、龍頭企業為依托,構建“虛擬+實體”、“線上+線下”的黨建服務網絡,實現“黨組織在哪里、黨旗就飄揚在哪里”。強化理論武裝,筑牢“信仰之基”。創新理論武裝方式,建立常態化學習機制,結合行業特色打造“5分鐘微黨課”“指尖課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新興領域的生動實踐,深入淺出解讀黨的創新理論,精準推送“每日金句”、“時事銳評”,使政治理論學習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凝聚新興領域群體政治共識。注重監督引導,校準“價值航標”。選派政治過硬、經驗豐富的黨務工作者和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擔任“黨建指導員”,實施“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的結對幫扶,定期開展“黨建問診”,及時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引導新興領域黨員在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做遵守法律法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范先鋒,以榜樣的力量帶動身邊人。
服務暖心優生態,打造“紅色港灣”新標桿。服務是最好的凝聚,解難是最實的引領。提升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實效性,既需要組織覆蓋有廣度、有深度,也需要黨組織精準整合資源、提供靶向服務,讓新興領域從業者真切感受到“黨組織是依靠,黨員就在身邊”。延伸觸角“近服務”,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榆快驛”等打造“15分鐘服務圈”,廣泛鏈接周邊餐飲、商超等資源,探索引入“共享藥箱”、“應急互助”等服務,招募黨員志愿者推出錯時服務、駐點服務,切實解決新興領域群體工作和生活中的“急難愁盼”,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關愛。保障權益“有依靠”,積極搭建企業與從業者的溝通橋梁,定期開展座談,及時收集薪資福利、勞動保護、休息休假等方面的訴求,聯合人社、工會等部門,開展勞動關系規范、社保繳納等專項整治行動,為從業者織密社會保障的“安全網”。依托“有事好商量”載體,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室,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從業者合法權益,讓他們在新興領域安心工作、放心發展。助力成長“有平臺”,關注新興領域從業者的職業發展需求,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培訓機構等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創新項目路演,提供學習交流、展示風采的廣闊平臺。推廣“名師帶徒”、“技能比武”等活動,激發學習熱情、提升個人價值,鍛造一支創新活力足、服務意識強的高素質隊伍,為新興領域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治理協同增效能,構建“紅色合伙人”新格局。推動新興領域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還要激發新興領域群體作為美好生活創造者、守護者的“主人翁”意識,促成“服務對象”向“治理力量”的轉變。激活一線洞察力,充分發揮新興領域群體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建立“一線信息直報”機制,引導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擔任“民情觀察員”,將“一線智慧”轉化為決策參考的“活素材”,讓黨在基層治理中更接地氣、更具效力。壯大治理凝聚力,組建“新興領域志愿服務隊”,圍繞基層治理、應急支援等領域開展專項行動,發揮網約車司機、電商主播等在基層治理、鄉村全面振興中的獨特優勢,強化身份認同、深化作用發揮,使新興領域群體歸屬感更有依托、獲得感更具質感。強化引領先鋒力,建立健全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與治理參與的“雙向互評”機制,將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的情況,納入平臺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對表現突出的黨員,授予“先鋒騎士”、“最美網約車司機”等榮譽稱號,實現政治上受激勵、經濟上得實惠、社會上受尊重,激發更多新興領域從業者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凝聚起引領發展、鞏固執政根基的“紅色先鋒力量”。
(連云港市贛榆區海頭鎮黨委書記 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