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善于同群眾說話》一文,其中論斷振聾發聵:“不會說話是表象,本質還是嚴重疏離群眾。”當前,全黨上下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縱深推進作風建設,群眾工作做得如何正是檢視成效的試金石。廣大黨員干部要改掉推諉扯皮、官腔官調,學用大白話、敢講真心話、多說實在話,以群眾聽得見、看得懂、信得過的語言傳遞作風建設新氣象。
用大白話講好大道理,叩開群眾心門。話風連著作風,更關乎黨風。從彭真用“往碗里投豆子”讓農民握緊民主權利,到焦裕祿一句“給土地治病”點燃萬千百姓治沙斗志,百年大黨的為民密碼,就藏在“躬身說土話”的樸素傳統里。反觀當下,有的干部講話像“政策復讀機”,滿口“閉環管理”“頂層設計”,說得群眾云里霧里、懵懵懂懂。究其原因,不是群眾耳朵笨,而是干部心里遠。要練就“同聲翻譯”的能力,講話直奔主題、不拖泥帶水。既要鉆研業務、吃透精神,把“鄉村振興”變成“咱村咋掙錢”、“醫保改革”講成“治病錢咋報銷”,更要深入基層、吃透實情,聚焦群眾關切、矛盾突出、現實困惑琢磨推敲、刪繁就簡,用“土味解讀”拆解復雜政策,以話風之變叩響民心之門,把話說到群眾的心坎上。
用真心話聊出真情況,拉近干群距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講真話是一個領導干部真理在身、正義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氣的重要體現”。新時代的干群對話,要少些“高度重視”的套路,多些“論輩分我得喊您叔”的誠懇。黨員干部要主動“對話”而非“講話”,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聊聊“孩上學”“豬出欄”,趕集時問問“菜價漲沒漲”“收成怎么樣”,不斷拉近干群距離,增進干群感情。還要善于從走村串戶、閑談嘮嗑中捕捉問題,讓群眾吐槽變成“信息源”、牢騷話當作“晴雨表”,真正把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聊出來、帶上來,轉化成我們工作的著力點、改進的方向標,讓干群之間的“連心橋”越走越寬、越走越實。
用實在話回應實需求,大興務實之風。一語不能踐,萬卷終成空。對群眾來說,解決問題永遠比解釋問題更有用,只有不打官腔、才能打動人心。少數干部嘴上“馬上就辦”,行動“按兵不動”,寒的是民心,損的是公信。黨員干部要始終把“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作為人生信條,說話不繞彎子,辦事不兜圈子。說到就要做到,面對群眾訴求,不回避、不推諉,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都變成腳下跑的、手上干的、實際辦的,讓群眾看得見變化、摸得著實惠、感受到誠意。辦到就要辦好,真正把“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用田間地頭的驗收代替會議室里的匯報,讓每一個期盼都有回音、每一個解法都有溫度,以我們的“誠”換取群眾的“信”,在“諾必踐、言必行”中筑牢執政根基。
(連云港市委組織部 葛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