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匯山河。”領導署名文章不僅是政策信號的傳遞載體、發展共識的凝聚紐帶,更是治理智慧的生動展現。看似是紙面文字的呈現,實則是領導干部思想格局、戰略謀劃與責任擔當的集中彰顯,字里行間體現著推動事業前行的行動軌跡與實踐指南。
指路立碑,立意為先定乾坤。“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立意關系到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撰寫方向,是文章最為關鍵的一步。政治正確、方向不偏。文如其人,文章的政治站位高低和方向的正確與否,體現領導思想格局,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要站在“國之大者”的戰略高度,始終把講政治放在第一位,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堅持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使文章成為傳遞政治導向、引領社會思潮的旗幟。觀點明確、有話可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署名文章的觀點是兼具思想深度與認識廣度的真知灼見,有“較深刻的思想性”,堅決摒棄鸚鵡學舌而無獨立思考的盲目“接龍”,確保有話可講、有事可談,觀點的提出要明確達到什么效果、實現什么目的、解決什么問題、起到什么作用,切實發揮“以文輔政”的重要作用。定位準確、合乎身份。文章立意應充分體現領導身份,緊扣崗位職責不越位、符合身份特征不失語、立足工作實際不虛空,要反映出人民公仆的身份、為民的政治抱負,切勿抬高“官員”的定位,避免出現脫離群眾的“高空作業”和隨意散漫的“江湖習氣”,確保定位準確、角色清晰,體現文章公信力。
渾然一體,布局嚴謹顯章法。“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猶夫行陣之首次,階梯之有依也。”好的文章,需要有合理的布局和清晰的結構。讓層次鮮明。圍繞主題展開后,要精心組織段落層次,結合段落論點選擇合適的結構形式,以問題為導向,層層遞進。靈活運用過渡詞,巧用小標題劃分文章板塊,明確各部分主題,合理控制段落長度,避免冗長繁雜,確保文章條理清晰,讓讀者既能夠按順序理解觀點,又能一目了然把握核心。讓維度拓寬。突破單一視角,通過調研、政策文件研究,從政治、經濟等多領域關聯主題,將問題的全貌清晰呈現,挖掘不同層面內涵。通過上級政策導向、群眾實際需求、專家專業建議等多視角分析,從現象到本質、從問題到對策逐步深入,結合新舊政策、經驗對比等豐富文章層次,讓讀者能夠全面、深入地考量。讓重點突出。提煉核心觀點前置,在文章開篇以簡潔有力的語言直截了當地點明主旨,圍繞核心主題列出關鍵支撐點,避免旁枝末節干擾。合理分配文章篇幅,對支撐核心觀點的案例、數據進行精選,與主題關聯度不高、無法提供直接支撐的果斷舍棄。善用標題與導語強化主題,通過段落錯落分布營造閱讀節奏感,避免平鋪直敘,使核心觀點始終成為讀者眼中的焦點。
翔實豐贍,內容充分展規劃。“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語句當含萬分意,內容不寫半句空,內容是文章的靈魂,是文章的核心,體現著未來規劃和個人學識。講實話。要堅決杜絕“假大空”,確保數據來源可溯、案例真實典型,無論是經濟增長數據的呈現,還是民生問題的剖析,都應秉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嚴謹態度,既報喜也報憂,不夸大成績、不回避問題,用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讓文章有血有肉、充滿溫度,讓讀者信服。重實際。內容要緊密聯系工作實際、發展實際、群眾實際,緊扣時代脈搏,回應社會關切,聚焦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工作實踐,從實際出發謀劃思路,讓文章具有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出實策。不僅要“把脈問診”,更要“開方抓藥”,要在深入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務實管用的對策建議,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施策。對策建議要具體明確、細化量化,具有可執行性和可考核性,能夠為推動工作提供有力指導,將抽象的發展思路轉化為清晰的行動指南,推動文章成果從紙面走向實踐。
真切樸實,語言大方見為人。“或簡言以達旨,或博文以該情”,言為心聲,語言是思想的外衣,體現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的同時還顯示出強大的力量。字字千鈞表達準。領導署名文章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語言表達必須精準無誤,對政策的解讀、問題的分析、措施的闡述,都要做到用詞準確、數據精確、表述精準,經得起推敲和查驗,避免產生歧義,以精準的語言傳遞明確的信息,讓讀者能夠準確理解文章意圖。通俗易懂有新意。要以“短平快”替代冗長論述,多用主動句講清責任主體,用肯定句傳遞明確態度,應避免使用生僻晦澀、故作高深的詞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刻的道理、復雜的政策講清楚、說明白。善用“接地氣”的表達,既能讓群眾愿讀易懂,更能通過口語化、場景化的敘事增強情感共鳴,使文章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情感溫度。自成一家樹風格。每位領導干部都有獨特的經歷、思考方式和語言習慣,文章也應體現個性風格,要對領導干部的自身能力與工作特點深刻理解,深耕經濟領域的干部可突出數據支撐與邏輯思辨,擅長民生工作的干部可側重案例敘事與情感共鳴,具備改革銳氣的干部可彰顯問題導向與破局思維,在遵循基本文風要求的基礎上,或用嚴謹縝密的論述展現決策定力,或用生動鮮活的比喻激活文字張力,形成具有辨識度的文風。
(灌云縣委組織部 王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