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將至,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104周年華誕。當千萬黨員面對黨旗,舉起右拳,再次重溫“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錚錚誓言時,時光仿佛回溯到百年前的南湖紅船。歷經百年滄桑巨變,“志愿”二字始終是丈量初心的精神標尺,激勵千萬黨員在時代浪潮中奮勇向前。廣大黨員應輕撫胸前的黨員徽章,重溫入黨時那份純粹的悸動,以行動詮釋“我志愿”的忠誠與擔當,讓信仰在賡續(xù)奮斗中生生不息。
不忘誓言,筑牢堅守信仰的銅墻鐵壁。“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不同于被動服從,“我志愿”是覺悟覺醒后的主動奔赴,它始終指向對黨的信仰認同、對人民的赤誠之心。104年前,一群心懷救國理想的先進分子,在黑暗中看到馬克思主義的光芒,自愿集結在黨的旗幟下,開啟了改變中國命運的偉大征程。這種力量繼而化作黃繼光在戰(zhàn)場上撲向槍眼的決絕,化作張桂梅“我把共產黨員這個稱號看得很重”的堅定……一代代共產黨員用鮮血和行動詮釋了“志愿”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引著黨員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廣大黨員更需以理論清醒筑牢信仰之基,從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中汲取真理力量,在常學常新中校準思想坐標,確保信仰在任何風浪中永不褪色、永不偏移、永不變質,以實際行動把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化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改其志的堅守。
不忘初心,永葆共產黨人的清澈純粹。縱觀歷史,清澈、純粹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向往和追求。“共產黨人就要為民辦事、為民造福,要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正的“志愿”,是拋開個人得失的純粹選擇。然而,現實中少數人將入黨視為“政治資本”,或是求職晉升的“敲門磚”,這種功利化的動機,與黨員的本質背道而馳。新時代的黨員應有清醒的認知定位,要深刻理解“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的道理,謹記黨員身份意味著為人民服務而非謀取個人特權。面對物質誘惑襲來,要堅守為民造福的底線;面對個人主義滋長,當秉持實干為民的準則。時刻以黨章為鏡,堅決摒棄“功利化思維”,在思想上筑牢不謀私利的堅固防線,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不忘奮斗,吹響賡續(xù)前行的鏗鏘號角。“我們要認真回顧走過的路,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繼續(xù)走好前行的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員的“志愿”不僅鐫刻著對黨忠誠,更承載著服務于人民的無我擔當。田壟間,它是俯身耕耘的身影;街巷間,它是調解糾紛的耐心;科技前沿,它是驅動未來發(fā)展的澎湃引擎。廣大黨員要牢記誓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用行動兌現的諾言。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當好致富帶頭人,在基層治理中做好群眾貼心人,在科技創(chuàng)新中成為攻關急先鋒,讓黨員徽章在每一個崗位上熠熠生輝。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將個人的涓滴奮斗匯入民族復興的磅礴洪流,將接續(xù)奮斗的篇章書寫在新時代的沃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