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陽軸承廠轟鳴的車間到龍門石窟千年的石刻,從黃河防汛堤壩到社區治理網格,總書記河南考察的足跡里,浸透著最樸素的為政智慧。干部腳下的每一粒泥土,都是丈量初心的刻度,更是托舉民心的支點。新征程上,唯有始終牢記“自己也是百姓”的定位,讓公仆本色深深融入百姓底色,讓政策溫度精準對接民生期盼,“老百姓的官”這個稱謂方能在新時代煥發永恒的生命力。
百姓之事無小事,心無百姓莫為官。社區樓道一盞燈的明滅,關乎萬家安寧;田間水渠一寸土的淤塞,牽動秋收豐歉。《之江新語》中“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論述,道破了治國理政的樸素真理。黨員干部若總盯著報表上的數據曲線,就會錯過屋檐下的愁容與笑顏;若總在文山會海里打轉,便踏不碎橫亙在干群間的“玻璃門”。真正的為民情懷,是把群眾家的難事當自家事辦,常思“群眾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把鄰里的糾紛當手足情解。唯有如此,方能在修路治水、護綠興業的點滴中,讓群眾從“你們干部”的旁觀者變成“咱們一起干”的同行者。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群眾最盼的是干部能把“嘴上說的”變成“手上干的”,最怕的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虛招。民心是桿秤,稱得出承諾的輕重;口碑是把尺,量得準擔當的長短。坐在田埂上沾露水,站在灶臺前聞炊煙,方能感知“柴米貴”的民生分量;卷起褲腿蹚泥水,挽起袖子通溝渠,才可破解“增收難”的癥結密碼。當好群眾的主心骨,無論是解決急難愁盼,還是推進鄉村振興,干部都要敢挑重擔、敢啃硬骨頭。要甘做黨心民意的橋梁,一頭扛起政策紅利的硬支撐,一頭接住急難愁盼的軟訴求,用釘釘子精神把問題清單變為幸福賬單,讓每項決策都帶著泥土香、透著煙火氣。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發展成果的普惠性、民生改善的持續性,離不開科學系統的制度保障。若只重顯績而輕潛績,熱衷“短平快”卻忽視“長遠難”,就容易讓民生工程淪為“半截子工程”。護航百姓福祉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用系統思維構建政策閉環,既通過“大數據+網格化”精準捕捉群眾需求,又依托“清單式+責任制”壓實問題整改,更建立“回頭看+動態評”鞏固治理成效,讓惠民舉措從階段性突破轉向常態化提質。面對發展新課題,還要主動克服本領恐慌,在鉆研工作實務中增強專業能力,用科學方法增強服務效能。當干部考核的標尺以民意為刻度,當政策執行的鏈條注入監督基因,“為人民服務”的誓言終將在新時代的執政豐碑上歷久彌新。
(連云港市連云區委組織部 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