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總結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用好紀念活動激發的強大正能量,持續用好紀念活動這本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把活動激發出的自信心、自豪感、精氣神運用好發揚好,同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結合起來,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結合起來,轉化為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這一重要論述,既是對歷史精神的傳承弘揚,更是對當下實踐的鮮明指引。各級黨組織要善用紀念活動這一鮮活的愛國主義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真正把精神力量轉化為實干實效,以更強的自信心、自豪感、精氣神干事創業,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注入持久動力。
紀念活動的深遠意義,在于以歷史映照現實、以精神引領未來,為黨員干部補足理想信念之鈣。各級黨組織要堅決摒棄“活動結束即學習終止”的短期思維,引導黨員干部將對歷史的崇敬轉化為對黨忠誠的政治自覺,將民族自豪熔鑄為堅守初心的信仰力量。深化沉浸式學習,組織黨員干部走進抗戰紀念館、革命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借助數字建模、VR還原等技術重現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經典戰役場景,讓黨員干部在“身臨其境”中感悟革命先輩的戰略智慧與斗爭意志。開展常態化宣講,邀請抗戰老兵、烈士后代組成“紅色宣講團”,走進機關、校園、社區講述戰地故事,用“看得見的歷史”“觸得到的精神”喚醒黨員干部的使命感。打造特色化載體,設計“重走抗戰路”主題教育線路,結合沿途遺址遺跡開展現場教學與主題黨日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從根據地軍民的魚水深情中厚植為民情懷,從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中堅定必勝信念,真正把自豪感轉化為對黨忠誠的政治自覺,把自信心熔鑄為堅守初心的信仰定力。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紀念的意義不僅在于銘記,更在于踐行。各級黨組織要緊扣黨中央決策部署,將紀念活動激發出的精氣神轉化為辦實事、開新局的具體行動。在經濟發展主戰場,推動企業黨員帶頭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抗戰精神,聚焦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鏈供應鏈優化等關鍵領域組建“黨員攻堅組”,破解“卡脖子”難題、提升產業競爭力;在鄉村振興第一線,要引導基層黨員通過黨員聯戶、民情日記等方式,把“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價值理念轉化為破解宅基地審批、土地確權等民生難題的實際行動,讓群眾在實事中感受到黨的溫暖。在風險防范最前沿,要引導黨員干部發揚斗爭精神,建立黨員責任區、應急先鋒隊,推動黨員干部在防汛救災、安全生產等危急關頭沖在前、打頭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守護群眾安全。
一時激情易起,持久動力難維。鞏固深化紀念活動成效,必須依靠長效機制。各級黨組織要構建“學、思、行”閉環機制,防止“雨過地皮濕”,確保抗戰精神持續釋放引領效應。健全學習教育機制,將抗戰精神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程,開發微黨課、短視頻等線上學習資源,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開展常態化學習,推動精神入腦入心。優化考評激勵機制,把弘揚抗戰精神與履職盡責、績效考評相掛鉤,在年度考核、評優評先、選拔任用中突出“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的導向,讓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平臺、有激勵。建立經驗總結推廣機制,積極挖掘和宣傳基層創新實踐和典型做法,通過現場觀摩、案例匯編、線上交流等方式推廣典型經驗,推動形成“學精神、強擔當、抓落實”的濃厚氛圍,讓抗戰精神真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東海縣駝峰鄉 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