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要繼續發揚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開拓創新精神,銳意進取、善作善成。”置身新時代的壯闊征程,廣大黨員干部身負推動事業蓬勃發展、竭誠服務人民群眾的千鈞重任,干事創業要以善作之舉讓群眾吃下“定心丸”,更要用“善成”碩果為群眾呈上“滿意卷”,以實打實、可觸可感的實績,回應時代的殷切叩問、群眾的滿滿期盼。
變“差不多”為“干極致”,堅定“能成”的追求。思維偏差毫厘,行動便謬以千里。秉持“差不多”哲學,難出精品;唯有精益求精,方能鑄就卓越?!疤煜麓笫?,必作于細”,然而,現實中仍有部分干部滿足于“做了”,忽視了“做成”,導致“過程有余”而“結果不足”。廣大黨員干部當樹立“極致”意識,將“做完”視為“做好”的起點,堅信“細節決定成敗”,對可能影響質量的細微環節“錙銖必較”,以工匠精神雕琢每一個環節、每一處細節,在“精益求精”中追求“盡善盡美”。要將“做成”作為最高追求,制定政策、推進項目時,深思熟慮、周全布局,積極探尋新招新法,落實工作、化解難題,堅持在做中謀好、在好中求優,讓每一項工作既落地生根又開花結果。
破“本領慌”為“才干精”,淬煉“善成”的能力?!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能力危機是最大危機,本領升級是最強底氣。“善成”并非無本之木,需要過硬的能力本領作支撐。廣大黨員干部要構建“善成”的知識內核,勇于跳出“舒適區”,緊跟時代步伐,學新理論、悟新政策、攬新知識,善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拓寬知識邊界,洞悉前沿動態,以聯系、發展眼光融合多元知識,夯實“善成”基礎。要磨礪“善成”的實踐利刃,主動投身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主戰場、第一線,敢于啃“硬骨頭”、勇于涉“險灘”,注重在解決復雜難題、應對突發事件中,狠抓落實、沉穩應對、務求實效的實踐本領,持續提升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的能力,練就“善成”的“十八般武藝”。
化“一時功”為“長久績”,積蓄“必成”的韌勁?!叭杖招?,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追求“一日之功”,看似高效,實則如“空中樓閣”,難經時間與實踐檢驗。急于求成,工作易浮于表面,成果“曇花一現”,不僅浪費資源,反復返工更會消磨信心,讓“一時功”淪為“終身憾”。黨員干部要有“功在長遠”的理念,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面對復雜局面,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毅,又具“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性,確保工作蹄疾步穩、行穩致遠。注重總結經驗,將好做法固化為長效機制,既干好當下,更為未來發展蓄勢賦能,讓各項工作經得起歷史與人民的審視,實現真正的“善作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