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者,正也”,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引用過這句箴言。將“正”字拆解為“一”與“止”,如同打開為政之道的密碼,兩個簡單的筆畫,勾勒出新時代黨員干部應有的精神品格。廣大黨員干部當在守“一”中立心,知“止”中明志,執“正”而行,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書寫無愧于歷史重托、不負于人民期盼的時代答卷。
守“一”固本,立身以正守初心。“一”字如劍,劃開混沌見清朗。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軍裝給抗大學員講課,周恩來同志把自己看作人民的“總服務員”,這種“只見公仆不見官”的作風,正是對“一”的最好詮釋。黨員干部要堅定始終如一的信仰堅守,堅持第一議題深入學、集中培訓專題學、組織生活常態學,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強化表里如一的品格修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黨章黨規為鏡鑒,常懷敬畏之心,杜絕“兩面人”行徑,確保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相統一。要踐行知行合一的行動準則,聚焦改革發展痛點難點,主動投身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一線戰場,在推動政策落地、化解群眾急難中檢驗政治能力,在知行合一中書寫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忠誠答卷。
知“止”明界,用權以慎守底線。“止”字如尺,丈量分寸定規矩。蘇軾以止酒、止欲、止爭為修身準則,在被貶困境中以“止”律己、寄情山水,生動詮釋了“止而后安”的人生智慧。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作風建設持續向縱深推進。對黨員干部而言,“止”是黨紀國法劃出的紅線,是道德良知樹起的界碑,是權力運行不可逾越的雷池。要行有所止,嚴守公權邊界,嚴控行為底線,杜絕以權謀私、干預市場等行為,自覺凈化生活圈、社交圈,警惕“小意思”“小圈子”的腐蝕,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覺約束日常行為。要言亦有所止,嚴守政治紀律,規范網絡言行,嚴禁泄露工作機密、嚴禁參與網絡謠言傳播、嚴禁發表歷史虛無主義言論等,在大是大非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執“正”而行,干事以實守擔當。執“正”之道,精髓在于“一”與“止”的辯證統一。對黨員干部而言,這個“正”的核心要義,就是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強化政治擔當,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始終把群眾對高質量發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向往作為擔當作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訴求、新期盼。優化工作作風,奔赴鄉村振興第一線、民生服務最前沿、改革開放主戰場,多經歷幾次“風吹浪打”,多接幾個“燙手山芋”,多當幾回“熱鍋螞蟻”,闖出一片新天地。樹牢人民立場,錨定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工作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以群眾同不同意、支不支持、認不認可作為工作的評價標準,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