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從多個維度為破解群眾急難愁盼指明方向、擘畫藍圖。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廣大黨員干部要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下好“繡花功夫”,辦好“關鍵小事”,讓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續。
感知于微,精準鎖定“關鍵小事”。群眾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關系著幸福感和獲得感。只有用心“感知”每一個細微處,才能精準把脈民意、洞察訴求,明確干事導向、校正奮斗方向。織密民意“感知網”,依托干部下沉“三包”責任機制,推動村“兩委”干部、網格員、黨員中心戶常態化入戶走訪、蹲點調研,細致入微地體察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的呼聲訴求,當好感知民情冷暖的靈敏“觸角”。暢通民聲“收音器”,在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設立訴求反映窗口和意見箱,專人負責、規范記錄、高效流轉,精心打造群眾愿意來、能說事、解心結的“暖心驛站”。鏈接民心“溝通橋”,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聯動,用好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廣泛收集原汁原味、具體而微的民聲民意。定期召開“村民議事會”、議事協商會,鼓勵群眾代表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讓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浮出水面。
精辦于細,用心回應“關鍵小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只有拿出繡花般的精準和耐心,切實將群眾的“關鍵小事”解決好,才能打通走進民心的“最后一米”。壓實責任“不缺位”,對摸排的“關鍵小事”,迅速梳理、精細分類,形成清晰的“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實行項目化推進、銷號式管理,確保每件“小事”都有人抓、有人管,實現件件到位、事事閉環。精準發力“不跑偏”,對于能立即解決的“急事”,立說立行、馬上就辦,展現“民呼我為”的速度;對于需要協調的“難事”,整合資源、協同作戰,用好部門聯動、社會力量、群眾互助等機制,合力攻堅;對于涉及長遠的“愁盼”,統籌思考、系統謀劃、分步實施,以積尺寸之功,收長遠之效。跟蹤問效“不打折”,建立清晰嚴密的責任傳導鏈條,強化過程監督、跟蹤問效,確保各項措施不懸空、不走樣、不落空,真抓實干“繡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幸福實景”。
固化于制,長效保障“關鍵小事”。辦好“關鍵小事”,既要立竿見影,更要著眼長遠,當注重源頭治理“除病根”,強化制度建設“管長遠”,確保問題不反彈、成果可持續。抽絲剝繭深挖根源,對群眾反映的共性問題,追根溯源、舉一反三,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實現解決一件小事、完善一套機制、預防一類問題,從源頭上化解問題,防止小事變大、大事拖炸。定期回看嚴防反彈,建立常態化“回頭看”機制,定期回訪評估,細看問題是否真解決、群眾是否真滿意、效果是否可持續,進一步鞏固工作成果。對新出現的小問題、變異現象,及時督促、徹底整改,確保工作成果經得起群眾檢驗。強基賦能固本培元,持續強化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牢固樹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理念,通過“情景模擬+實戰演練”等形式,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打造一支懂治理、善服務、能辦好“關鍵小事”的“全科型”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