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委召開全省警示教育會,為全省黨員干部“深化以案促學以案促改,自覺做到忠誠干凈擔當、為民務實清廉”指明了方向、明晰了重點。警示教育如一面明鏡,那些觸目驚心的“案中人”“案中事”,既是最鮮活的教科書,也是最有效的清醒劑。唯有以鏡正冠、以案為戒,方能在對照檢視中滌蕩思想塵埃,在反思警醒中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
“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回顧歷次黨內集中性學習教育,都強調要把警示教育作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本次學習教育,更是突出強調要運用由風及腐案例加強警示教育,其深度、廣度不斷拓展。深化以案為鑒、以案促改,就是要讓紀律的“緊箍”高懸頭頂、規矩的“紅線”深植心中,把每一次案例剖析,都當作一次政治體檢、一次靈魂拷問,在自我檢視中淬煉思想。黨員干部要自覺做到三省三問:“初心是否蒙塵?言行是否越界?用權是否逾矩?”在紅臉出汗中校準行為坐標,真正把教訓當作懸頂之劍、醒腦之鐘。唯有常懷敬畏、常思戒懼,讓紀律規矩融入血脈、化為本能,才能讓“不想腐”的自覺如磐石般堅不可摧。
警示教育不是走過場,最忌“大水漫灌”和“一個方子抓藥”,它需要精準滴灌,對癥下藥,讓黨員干部真觸動、真警醒、真受益。“喻之以理,不若悟之以心。”身邊的典型案例往往最具代入感,最能引發深度共鳴,要善于運用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的“活教材”,讓層級相近、崗位相似的案例成為最震撼的課堂。對于身處關鍵崗位的干部,要緊盯權力運行的風險點,強化他們對權力邊界的認知;對于年輕干部,則需著力引導他們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同時,還要創新方式方法,善用沉浸式體驗、情景再現等新手段,讓冰冷的教訓變得可觸可感,使“看在眼里的震撼”真正沉淀為“刻在心底的敬畏”。
“禁微則易,救末者難。”警示教育的生命力,成在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它督促我們在履職用權時多一分清醒、少一分僥幸,多一分擔當、少一分懈怠,始終以如履薄冰的謹慎走穩從政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為日常自覺”。這要求我們將其嵌入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常態載體,結合正面引導與反面警示,在“反復講、反復抓”中實現警鐘長鳴。更要強化“全周期管理”理念,把警示教育延伸至干部選拔任用、日常管理監督、考核評價等各個環節。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運用談話提醒、批評教育等方式“治未病”,讓紀律規矩意識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芽。
(連云港市連云區委組織部 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