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按規律辦事、按規矩做事,是黨員干部必須堅守的原則。”當前,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運用,部分黨員干部為家鄉代言短視頻走紅網絡、觸網“出圈”,這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流量密碼”。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圈”是手段而非目的,黨員干部無論任何時候都必須銘記身份、牢記職責,準確把握“出圈”不能“出格”、活潑不能失態的原則,以好作風好形象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團結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在互聯網時代,黨員干部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順應新形勢新任務,但同時還要時刻繃緊本領恐慌的弦,多學習政策、鉆研工作、磨煉業務,以過硬本領辨風向、樹標桿、促發展。要下足調研“硬功夫”,堅持好“四下基層”的優良作風,既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總結經驗,更到情況復雜的地方調查研究,從而找準競爭優勢,打造本地“特色名片”,助力經濟發展破局突圍。要錘煉干事“真本領”,既提升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業務水平,又磨煉懂網用網的能力水平,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用新媒體工具講好故事、推進工作,真正以自身出色帶動工作出新出彩。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廣大黨員干部應當深刻認識到,衡量“出圈”成效的關鍵不是在于熱度的高低,而是在于能不能恪守執政為民的初心使命,最終要看人民群眾認不認可、滿不滿意。要“流量”更要“質量”,自覺擯棄庸俗化、同質化、泛娛樂化的表達方式,深耕作品內容、創新載體形式,大力展現人文之韻、歷史之厚,真正讓有溫度、有深度、有內涵的宣傳作品觸動人心。要“熱度”更要“滿意度”,恪守為民服務“主業”,把工作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在挖掘本土文化、改善公共服務等方面狠下功夫,及時通過網絡回應群眾關切、解決群眾訴求,借助新媒體平臺宣傳好、落實好各項黨建惠民政策,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不可否認,黨員干部借助“出圈”的機遇,短期內就能提升地區知名度,對招商引資、文旅發展等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流量至上”的思維裹挾下,也有少數黨員干部走入了“出圈”的誤區,有的熱衷效仿,結果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困境;有的本末倒置,將“搞怪”當作“引流”法寶,雖短暫吸睛,最終也只是一時喧囂。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越是“紅”的時刻,越需保持“清”的自覺。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擰緊思想“總開關”,以實事求是的原則約束言行,決不能作假“摻水”,更不搞浮夸欺詐。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自覺將網絡言行作為初心使命去堅守、作為黨性原則去遵循、作為社會責任去擔當,以真情實績贏得群眾真心點贊。
(灌南縣委組織部 蔡俊杰、灌南縣孟興莊鎮 朱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