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地方農文旅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基層干部打破社會大眾刻板印象,依靠舞蹈、歌曲、騎馬等個人才藝,融入當地的風景、民俗、美食,為地方農文旅發展帶來了網絡流量與經濟效益,實現了個人形象和地方發展的雙重“出圈”。然而,黨員干部畢竟不是影視明星,個別干部的“辣眼”行為也引發了熱議。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為民造福的政績觀、求新求變的奮斗觀、樸樸實實的修身觀,讀懂用好干部為地方農文旅發展“代言”“出圈”現象所蘊含的辯證法。
既要“出圈”,更要“出彩”,不能出盡洋相。干部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個人的作風,折射出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政治生態。一方面,要以健康親民的形象“出圈”,而不是以光怪陸離的方式“出圈”。領導干部為了地方發展,走出會議室、報告廳、辦公室等“舒適區”,走進直播間,拍攝短視頻,與網民熱情互動,為所在地區“打call”,讓曾經缺少知名度的不少地方沖上了網絡熱搜,這是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一種表現,值得肯定和鼓勵。但如果為了“出圈”而“出圈”,認為“黑紅也是紅”,通過令人尷尬、背離常識的方式奪眼球、博出位,就會為自己和所在地區、單位帶來負面輿情,更背離了“出圈”的良好初衷。另一方面,要把地區發展放在舞臺“C位”,而不是把個人放在舞臺“C位”。無論什么時候,領導干部都要牢記自己的主責主業是什么,堅持把造福一方作為自己的第一職責,不能沉溺于當“網紅”,更不能為了出風頭,浪費財政資金打造“個人IP”。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做到“出圈”但不“出格”,把“出圈”作為促進發展的有效路徑,在發展的大坐標下謀劃“出圈”之路,讓“出圈”之路方向正確、越走越寬廣。
既要“出圈”,更要“出效”,不能如出一轍??v觀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出圈”現象,可以發現,那些效果好的“出圈”行為,都是符合地方實際的,那些引發爭議的“出圈”行為,都多多少少存在盲目跟風、脫離地方實際的傾向。因此,不能把“出圈”簡單理解為拍短視頻、當網紅,而要把“出圈”當作一項系統工作去謀劃、去推動、去落實、去復盤,多想一想自己會什么、地方特色是什么、網友關心什么,避免一哄而上,避免只對其他成功案例進行簡單模仿。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開展調查研究,問計于民、借智于民,拜訪請教“網絡達人”,掌握用好“出圈”規律,實現更好更快“出圈”。要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創新“直播鏈”黨建,激活電商行業動能,引導本地民間“網紅”宣傳本地正面形象,引導文旅產業從業者通過網絡宣傳產品,形成“規模效應”。
既要“出圈”,更要“出路”,不能原地踏步?!俺鋈Α睘槭裁?、“出圈”靠什么,既考驗領導干部的眼界格局、能力素質,更是一道黨性大考、初心之問。要牢記“出圈”是為了更好推動地方發展,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俺鋈Α笨康牟粌H是鏡頭前的幾十秒,不僅在于那些加了濾鏡的風景、字斟句酌的文案、精彩華麗的剪輯,更要靠鏡頭背后經年累月的努力,靠實實在在的產品、打動人心的服務、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這流量那流量,不如民生幸福增量?!俺鋈Α钡某缮?,要靠發展成效去檢驗。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要克服浮躁心態,不能為追求快速“出圈”而違背客觀規律,忽視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要把短期收益和長期發展銜接起來,把線上“出圈”和線下“出活”貫通起來,既勇于“出圈”,也積極探尋發展“出路”,通過科學周密的工作安排打出“組合拳”。要用好真誠這個“必殺技”,加強市場監管、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文旅體驗,努力接住“潑天流量”,避免“出圈”成為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