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好作風就是戰斗力、生產力、核心競爭力。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各級黨組織當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抓實以學筑基切入點、夯實責任落實關鍵點、校正成效檢驗核心點,一體推進學查改,推動黨員干部優良作風融入日常、落到實處,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抓實以學筑基切入點,讓作風建設思想之弦更“緊實”。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作風的“總開關”。思想根基堅實,則正氣充盈,免疫力強;思想根基松動,則邪氣滋生,防線潰敗。黨員干部肩負著引領發展、服務人民的重任,若思想防線出現缺口,便易被不良風氣滲透浸染,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貪污腐化的泥潭,最終“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各級黨組織要切實擔負起思想引領的職責,把理論武裝作為首要任務,用好用活主題黨日、“三會一課”、固定學習日等載體,引導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融會貫通悟、知行合一用,以思想上的高度警醒,推動作風上的深度轉變。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用好紅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展館等“活教材”,以典型案例為鏡鑒,以先進模范為標桿,通過沉浸式、互動式學習,讓理想信念更堅定,讓黨性修養更純粹,讓規矩意識更深入,鍛造出堅如磐石、刀槍不入的“精神鎧甲”。
夯實責任落實關鍵點,讓作風建設制度之網更“密實”。“規矩制度為治之本,循規蹈矩為政之道。”制度的籠子若沒有扎緊扎牢,主體責任便易在“空轉”中走向虛化弱化,導致部分干部“只掛帥不出征”當甩手掌柜、部門間“各吹各調”推諉扯皮等,“誰抓作風、如何追責”的答案便變得模棱兩可。讓作風建設真正落地生根,還必須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把制度的籠子織得更密更牢。各級黨組織要層層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制度審查—執行督查—效果核查”三位一體查改機制,從源頭上堵塞漏洞、強化約束,讓心存僥幸者無機可乘,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按制度管權的長效機制。強化日常督導和專項檢查,將作風建設納入干部考核、評優評先、選拔任用全鏈條,用“數據畫像”精準識別作風表現,對“四風”問題露頭就打、反復敲打,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以制度的剛性約束倒逼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校正成效檢驗核心點,讓作風建設長效之果更“堅實”。“行為即知,知在行中。”檢驗作風建設成效須在具體事務中見真章,在考評為民服務成效上下功夫。若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作風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同“在宣紙上練游泳”,方向再對也是徒勞,只會漸行漸遠、背道而馳。各級黨組織要把作風建設考場設在一線現場,組織黨員干部到鄉村振興、招商引資等吃勁崗位摔打磨煉,在破解發展難題、回應群眾訴求中檢驗作風成色。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推行黨員承諾踐諾、結對幫扶、志愿服務等活動,將“群眾盼的事”變為“干部干的事”,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疑難,做到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都看作大事、要事、急事,第一時間回應,全力以赴解決,以“小切口”彰顯作風“大轉變”,讓群眾在切身感受服務溫度中檢驗干部作風“硬朗度”。
(連云港市贛榆區班莊鎮黨委書記 張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