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贛榆區位于江蘇省東北部,西、北依沂蒙山系,東臨黃海,地處沂沭泗下游,境內大小河流十余條,由西向東橫貫入海,其中新沭河、青口河、龍王河、繡針河等四條河道為承接上游來水入黃海的主要行洪河道,是名副其實的“洪水走廊”。
7月6日以來,受上游客水和強降雨影響,贛榆區河庫水位上漲迅速,大型水庫小塔山水庫水位兩天內暴漲3米多,中型水庫八條路水庫水位兩天內暴漲2米多,78座小水庫蓄水大大增加,河西、申疃等11座小水庫溢洪。7月8日上午8時,贛榆區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迅速響應、火速行動,奔赴一線全面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以“事事有所準備”的行動力,下好防范“先手棋”
面對嚴峻汛情,區委主要領導靠前調度,組織成立防汛檢查指導組16個,加強一線防御強降雨工作情況的指導。各鎮、各有關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全部到崗到位,開展“拉網式”全線巡查排查,共出動4200余人次,對新沭河等行洪排澇河道和大中小型水庫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堤查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沙河鎮位于新沭河東南角1.5公里左右處,是石梁河水庫泄洪的主要通道,強降雨導致的水位上漲,帶來了巨大的防汛壓力。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后,沙河鎮快速儲備救生衣1000余件、沙袋5000余個,抽水泵、鏟車等80余臺,雨衣、雨靴等防汛物資1000余套,在河岸沿線設置17個防汛值守點,1026人24小時持續開展巡堤查險。與沙河鎮相似,海頭鎮大興莊村也是上游水庫泄洪的必經渠道。海頭鎮黨委提前調度28座水閘、32座泵站預排,鎮、村兩級聯動組建了35支防汛志愿服務隊,分布在村莊各個點位24小時值守。
以“處處用心用力”的責任擔當,爭做防汛“急先鋒”
贛榆區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主動請纓,沖鋒在防汛抗災的最前線。他們冒著暴雨、頂著巨風,巡查堤壩、排查隱患、轉移群眾,筑牢防汛“安全堤”,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防汛事關百姓安寧,責任重于泰山。面對汛情,宋莊鎮三洋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孟國華逆“水”而行,帶隊沖鋒陷陣,24小時不間斷地奮戰在一線。為加速排水,孟國華調動4臺抽水泵,親力親為對積水巷道進行抽水,保障村民出行安全。他晚上帶領5名村干部在新沭河防汛抗洪點位值守,白天又帶隊走訪五保戶及孤寡老人約80戶。無論是巡防排險,還是搶通道路,他總是第一時間奔赴點位,用實際行動展現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越是危難關頭,越是需要黨員擔當。“我是書記,我對這里熟悉,我來。”厲莊鎮雙河村黨總支書記徐學標堅定地說。雙河村莊前莊后河道、魚塘較多,附近道路泥濘,行走困難,但卻是重要險情點,需步行往返兩個小時巡查排險。徐學標不畏暴雨危險,每日定點巡查,筑牢守護人民生命財產的“紅色堡壘”。
以“時時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當好群眾“貼心人”
驟雨雖歇,但考驗仍在。廣大黨員干部繃緊防患未然的思想之弦,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當好汛后安全穩定生活“勤務員”。
河水消退需要一定的時間,為了保障群眾的生命安全,城西鎮崗尚村黨總支書記陳維奇帶領黨員志愿者對河道邊的21個警示牌進行逐一巡查,“這個牌子旁邊的草得清一清,把警示標志都擋住了,太危險。”說完,他就拿起手中的鐵鍬快速地鏟起來。
“大家一定注意安全,把叔、嬸們平安送到家。”贛榆區青口鎮梁莊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勝利大聲對黨員志愿者們說。風雨中,他奔走于地勢低洼的老年公寓和養殖戶家庭之間;雨停后,他又化身“護送員”,組織黨員志愿者將轉移出村的孤寡、獨居老人送回家,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給予溫暖的關懷。
通訊員 楊晶晶